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用专业向特区致敬!华商律师以高质量法律服务赋能深圳法治建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20:3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张玮玮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1993年,华商律师事务所成立。三十余载风雨兼程,华商律师事务所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将其贯穿于律所建设及专业服务全过程,为“高质量法律服务”筑牢坚实的精神根基。值此特殊时刻,华商律所以一组最新数据向这座创新城市致敬:

布局70家国内外分支机构,覆盖56座内地城市与14个境外法域;

3000名法律人,其中执业律师2800+、合伙人283人;

2023、2024年荣登 ALB China“中国最大30家律所”第10位……

规则创新,引领自贸区和涉外法律服务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总部在华南地区的全国前十规模律师事务所,开拓创新一直融入华商人的血脉。自华商律所创立以来,在律所首席合伙人、主任高树的带领下,华商人先试先行,持续推动中国法治的进步。

(一)成立中国第一家内地与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

华商律所于2014年11月7日成立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简称“华商林李黎所”),成为中国第一家内地与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经过近10年的发展,华商林李黎所现有各类专业人员近100人,打造中外联营的中国律师行业“样板”。自成立以来,华商林李黎所曾多次荣获深圳市“十大法治事件”;两项举措获评“改革开放40年广东律师行业走在前列40个事件”奖项;四度荣登中央新闻联播头条。此外,律所还获得了多位领导的关怀与指导。

(二)成立中国第一家琼港联营律师事务所

2019年12月11日,华商萧一峰(海口)联营律师事务所(下称“海口联营所”)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琼港联营律师事务所。该所立足海南经济发展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耕自贸港法律服务市场,致力于做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高端法律服务引领者。经过不到4年的发展,海口联营所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成为海南重要的法治力量。

2023年,华商萧一峰(海口)联营律师事务所获评为“海南省2022年度五星级律所”;华商高级合伙人、海南区域负责人刘道俊律师受聘为省政府法律顾问。

(三)成立福田区首家粤港联营律师事务所

2023年8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明确了河套深港合作区的三大定位,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即:紧密衔接香港园区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时序,以2025年和2035年为关键节点,分阶段推进深圳园区建设。

华商律所一直高度关注河套合作区发展,早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发布前,华商便已于2023年6月16日成立了华商希仕廷(福田)联营律师事务所(下称“华商希仕廷”)。香港希仕廷律师行拥有120年历史,在香港律所排行位居前列,业务板块全面,在国际社会拥有良好社会口碑和影响力。华商希仕廷是福田区首家粤港联营律师事务所,也是河套合作区引入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深化深港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

华商通过设机构、搭平台、引人才的方式,深化深港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

(一)服务机构基本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全覆盖

布局大湾区是华商规模化、全球化战略的第一步。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截至2025年8月,除中山、肇庆、江门以及澳门外,华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香港以及内地其余六市均有分支机构,服务网络已覆盖整个大湾区。

(二)引进粤港澳大湾区律师,促进深港协同发展

2023年6月14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宗企业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华商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叶嘉麟作为首批获准在大湾区内地九市执业的港澳律师之一,在本案中作为二审被上诉人的诉讼代理人出庭应诉。这是华商首宗由大湾区律师承办,且在省高院开庭的案件,受到了各界媒体的高度关注。

(三)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促进粤港澳三地融合

华商高度重视平台建设,主导并参与设立了众多国际交流平台,包括:深圳市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深圳市前海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河套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全球法律智库、前海香港商会、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深圳市合规协会、深圳创客法律服务中心、华商国际学院等。

近年来,深圳市福田区积极探索现代化调解新模式,将此项改革列入2022年福田区“一榜三令”十大重要改革项目。华商所首席合伙人高树主任高度重视并积极牵头,2022年4月,华商联合六大律所共同出资成立“深圳市福田区河套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并推举华商高级合伙人朱虹担任调解中心理事长。现河套调解中心已协助解纷中心与45家国内外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其中港澳及国际法律机构27家,包括与香港国际调解中心、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仲裁中心等知名域外法律机构建立了沟通联络机制,合作机构涉及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迪拜等15个国家及地区。

勇当社会责任,彰显深圳法治温度

党建引领,法传温情。在深圳这片热土上,华商律师先后组建律师义工队,积极融入深圳义工服务体系,成为其中一股坚实而温暖的力量。华商不仅被深圳市公安依法维权法律援助中心选定为法律援建单位,更积极参与“新雨计划”,并与深圳市法律援助中心、市工信局等权威机构建立常态化公益法律服务合作,持续为弱势群体筑牢法律后盾。

法治深耕,专业赋能。在法治建设的前沿,华商律师踊跃参与多项法规条例的讨论与修订,包括《深圳经济特区宗教事务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等一大批法规。2004年,华商受广东省司法厅与省律协委托,承担《律师法》第四章“律师的权利和义务”的修订起草工作,完成近二十万字的修订稿,多项内容被全国人大立法采纳,为我国律师制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荣誉见证,大爱传承。华商律所在公益道路上屡获殊荣,获评维德中心“十佳公益律师事务所",多名律师受到表彰;荣登知名国际商业法律杂志《商法》卓越公益律所;2023年再度摘得“第四届青少年普法‘雨点奖’十佳律所”称号,连续多届蝉联这一荣誉;同时荣获“大爱福田慈善企业铜奖”,公益行动获社会广泛认可。在抗震救灾、扶贫济困等关键时刻,华商律所更是挺身而出,以卓越表现成为业界典范。扬帆公益,与爱同行。华商律所积极发起“新浪扬帆公益基金华商律师专项公益计划”,推出扬帆普法小课堂、爱心图书角、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系列、乡村教师培训等多个特色项目,将法律智慧与公益情怀深度融合,以法之名,护佑公益,持续引领更多社会力量投身公益事业。

人才建设,共促法治。一直以来,华商律所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先后与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联合设立专项基金或人才培养基地,加快产学研转化,为深圳法治建设引来人才“活水”。

践行“长期主义”,携手迈向下一个45年

四十五年风雨兼程,深圳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敢闯敢试刻入城市年轮;三十二载初心不渝,华商律所将“法律创造价值 律师维护正义”的信念融进血脉,在时代浪潮中筑牢专业根基。

华商律所负责人表示,深圳经济特区的开放与包容,孕育了法律服务业生长的沃土。站在新的起点,华商律所将始终秉持专业为本、创新为翼、责任为基的精神,以“长期主义” 的坚守深耕法律服务领域,与深圳携手迈向下一个45年,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持续注入华商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