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下班后已读不回”:留下的留学生,重新打量工作与生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6:00:00    

新西兰时间下午5点,张羽楠关上电脑的瞬间,工作软件上的消息随之沉寂,一天的工作,就此准时画上句号。

此刻的西班牙巴塞罗那,蒋冉刚刚睡醒,慢悠悠地拿起手机打卡,准备开启居家办公的一天。

而在泰国曼谷,刚刚硕士毕业的李奕,正准备去上泰语课,希望凭借中英泰三语优势,在当地谋得一份理想职业。

全球化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走出国门,踏上留学之路。有人怀揣“海外镀金”的初衷,期待学成归国;有人将留学视为跳板,决心在异国他乡扎根,寻觅职业与生活的新可能。

在英美等传统留学大国之外,西班牙、新西兰、泰国等新兴目的地,尽管在全球高校排名中并不突出,却因独特的职场文化、签证政策和就业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他们渴望实现从“留学生”到“新移民”的身份转变,也在寻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然而,想要在异国找到适配的坐标,并非易事。

国际学生的海外就业之路,实则是个人综合能力、专业选择、政策导向与市场机遇相互作用的多维博弈。语言能力能否突破沟通壁垒,专业选择是否契合当地需求,都是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

从留学到留下

2025年6月24日圣胡安仲夏节,是西班牙传统假日。因恰逢周二,蒋冉就职的西班牙制造业龙头企业按惯例将周一连在一起,加上两天周末,凑成一个四天的小长假。

“‘桥假’是西班牙惯常的放假方法,只要不是如餐馆、超市等对外持续营业的行业,一般都会拼凑起来放假。”蒋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14年初到西班牙留学时,蒋冉并没有想过留下来。彼时,西班牙正深陷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生意萧条和失业率攀升之中。

“当时基本上是西班牙失业率最高的时候,差不多一半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巴塞罗那街头游行不断,读书热情低迷。在很多人看来,读博不如去酒吧端盘子,班上很多人读到大一大二就退学了。”

促使她踏上西班牙留学之路的,是现实的成本考量。蒋冉原本就读于中国澳门某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大一时,她到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做交换生。蒋冉发现,巴塞罗那公立大学对国际学生与本地生收费一致。她算了一笔账,加上学费和生活成本,西班牙留学一年的花费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比中国澳门要便宜。

“与其在国内读西语,不如直接拿西语在西班牙读其他专业,相当于拿双学位。”梧桐索性退学,重新申请了巴塞罗那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

与蒋冉不同,王真2013年去新西兰读研时,就已做好移民打算。

为吸引技术移民填补关键职位空缺,新西兰推出动态更新的“绿色名单”,为清单上的职业提供快速居留通道。王真申请的会计专业,是奥克兰大学的王牌专业,跻身全球前一百名,当时恰被列入移民“绿色名单”。

研究生毕业后,王真获得一年期开放工签,可以自由寻找工作。只要找到雇主、签订合同,便能继续申请工作签证,合法留在新西兰。她先在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担任会计,后又转行做物业管理,目前已在新西兰工作近十年。

新西兰的周末海边早市。受访者供图

新西兰因灵活的工作政策和对国际学生的友好态度,向来是留学生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目的地之一。相较于王真初赴奥克兰,如今新西兰对毕业生的留居签证政策更显宽松,找工作缓冲期已放宽至三年。同样毕业于奥克兰大学的张羽楠是受益者之一。

张羽楠于2019年只身到新西兰留学,就读于土木工程专业。经朋友推荐,她进入当地一家工程公司做结构工程技术员,负责建筑结构的设计,包括抗震设计、力学分析等。

张羽楠本科毕业于某985土木工程专业,彼时,国内的土木工程就业前景未卜,而新西兰尚未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寒冬期。相比其他行业,土木工程师长期处于新西兰移民局的长期技能短缺名单上。

“新西兰政府为留学生提供了最多三年的开放式工签(Post-study Work Visa),具体时间取决于学历情况和学习时间。”张羽楠说。

在新西兰,是否有熟人内推往往是求职成败的关键。据奥克兰大学官网信息,当地超过半数职位从未公开发布,隐性就业市场广阔。

“有时候与西班牙人聊到正在找工作,对方会主动帮你留意机会,或者推荐认识的公司。”她说,“他们对就业资源和行业动态更熟悉,确实具有信息优势。”

“敲门砖”

在异国职场闯荡,语言是不可或缺的“敲门砖”。

蒋冉在西班牙的就业颇具“天时地利”色彩。“留在西班牙工作多少有点机缘巧合。”回忆起当时找工作的经历,她笑了笑。

蒋冉毕业时,西班牙已度过后经济危机时代的萧条,正处于新冠疫情前经济最好的时期。当时,她任职的公司与安徽江淮汽车启动合作项目,急需兼具中文和西班牙语的对接人才。曾在采购部门实习的她,是团队里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凭借双语优势,蒋冉顺利拿下工作签证。

“当时的政策门槛很高,留学生必须留学三年以上才能申请工签。这相当于直接把一年制、两年制硕士排除在外,只有本科生或者博士才具备留居资格。”蒋冉回忆。

2025年6月毕业的李奕,正卡在语言能力这道槛上。李奕是泰国易三仓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硕士毕业生,眼下,趁着学生签证还有半年有效期,他想在泰国碰碰机会。

相较于欧美等传统留学热门地,泰国正凭借高性价比、国际化教育环境和政策便利等核心优势,成为中国留学生的平替选择。公开报道显示,泰国2024年共接收5.3万名国际学生,其中中国留学生占到一半以上。

以李奕就读的易三仓大学为例,不同班级中国留学生数量差异较大,少则十余人,多则三十余人。“总体而言,中国学生和泰国学生各占约三成,其余来自法国、美国、缅甸、越南等国。”

吸引中国留学生的,不仅是泰国相对较低的学生成本,更是“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带来的就业红利。泰国中国企业总商会2025年6月出版的中资企业在泰社会贡献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在泰投资企业约3万多家,总投资额约300亿美元,为泰国创造超过30万个就业岗位。

“泰国的中企大多分布在罗勇、春武里等离首都曼谷有点距离的工业园区。”李奕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自6月以来,李奕海投了大量简历。只要是跟专业相关且只要求中英双语的工作岗位,他都试着投了一下。

几轮面试下来,他愈发认识到泰语在求职中的分量。“即便岗位只要求中英双语,也隐含泰语能力要求。如今泰语在泰国就业市场的重要性占比达90%,相比专业背景或工作能力,缺乏泰语沟通能力会大幅缩小求职范围。”

毕业于泰国玛希隆大学的陈亦然曾在泰国工作十个月,也曾代表公司前往泰国高校招聘。

“很多中国企业开出的薪资相当优厚,只要中泰双语流利,在泰国找工作其实不难。”陈亦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泰国企业寻求进入中国市场,非常青睐掌握泰语的中国留学生。

然而,她观察到,获得合法工作签证是一大挑战。泰国政府规定,申请工作签证的外籍人士,月薪不得低于35000泰铢(约合人民币7723元)。这远高于陈亦然25000泰铢(约合人民币5516元)的月薪。

更关键的限制在于雇佣配额。“企业若想为一名中国员工办理工作签,必须同时雇佣至少四名泰国籍员工并为其缴纳社保。”陈亦然解释道,这项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优先保障泰国本地人的就业机会。

工作舒适度

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拒绝加班和内卷,是西班牙、新西兰和泰国职场文化的显著共性。

全球人力资源巨头Remote不久前发布的《2025年全球生活与工作平衡指数报告》中,新西兰以86.87的得分位居榜首,西班牙也成功跻身前十。其中,新西兰23.5纽币(约合人民币103元)的最低时薪,在参与排名的60个国家中排名第二。

相比国内快节奏的职场生活,新西兰的工作制度强调劳工权益与生活平衡。

“这里加班是例外而不是常态。雇主如果安排员工加班,必须支付1.5倍薪资;如果是公共假期加班,还需要额外安排补休。”王真说,公司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下班后,大家手机就‘静音’,信息通常已读不回,老板也不会介意。”

刚入职时,她习惯午饭时间也带着工作手机。本地同事提醒她:“吃饭就是吃饭,不需要随时待命。”

与新西兰相似,拒绝加班已融入西班牙人的生活方式。蒋冉每天工作7.5小时,实行弹性居家办公的她通常上午九点开始上班,下午五点半结束工作,“确保工作时长达标即可,唯一禁忌是不能超时”。

这种文化背后是极其严格的劳动法规保障——每周工时上限40小时,每年法定带薪休假至少30天,且不得以经济补偿代替。

“政府会派员工下来审查工作时长,如果发现有员工加班,他会被强制要求带薪休假,公司也会被罚钱。”蒋冉说,企业为节省成本宁可将工作留到次日,也不愿打破“准时下班”的默契。

此前,蒋冉回国出差一个月,因国内项目需要周末加班,回西班牙后被强制要求带薪休假将近三周时间。

西班牙街角的小酒吧,从傍晚五六点起便挤满饮酒的人。受访者供图

而在泰国,如果老板催得太紧,本地员工会索性辞职。

“泰国人的工作态度比较散漫,遇到麻烦就先放弃。如果老板非逼着你解决问题,他们就直接撂挑子不干了。”陈亦然说。

陈亦然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中泰合资企业,主做阿里巴巴跨境电商。由于网页上大多内容都是中文或英语,泰国员工就不愿意去做,“他们觉得太难了,无法理解”,就会以此为理由,向泰国老板抱怨,拒绝干活。

这种工作上的随性,并非源于懒惰,而是深植于社会文化的共识。

新西兰人和西班牙人将“生活优先”融入工作,在他们看来,工作只是为了支撑生活,而非生活的全部。正如新西兰政府颁发的就业指南中所说,“生活是为了生存,雇主通常会尊重这一点。”

工作的松弛感直接渗透并塑造了日常生活的节奏与场景。

王真观察到,每到周五下午两三点,公司氛围便会自然而然地放松下来,员工们分享点心、喝一杯啤酒,为周末“预热”。

西班牙的街头小巷,遍布各式各样的小酒吧。蒋冉的同事们习惯了中午到公司附近的酒吧点一杯啤酒、搭配小食,将短暂的休憩融入工作日,然后继续下午的工作。

而据李奕的泰国同事讲述,泰国曾因过度盛行的酒文化催生限酒令。依照泰国法律规定,便利店和其他零售场所仅允许在上午11点至下午2点以及下午5点至凌晨12点之间销售酒精饮品。

“只有稳定的工作,没有赚钱的工作”

蒋冉常收到学弟学妹关于留西工作的咨询。她的建议是:“西班牙的核心优势是能平衡工作与生活,但不适合野心强或缺乏家庭经济支持的人。”

和蒋冉同届一起留在西班牙的同学,大多来自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按照蒋冉的说法,自身竞争能力没有国内其他同学强,又希望过一种相对悠闲的生活。父母虽不是富豪,但是有稳定工作,不需要靠子女反哺,“父母只是要求我们养活自己,不要太累就好”。

工作松弛的另一面,是西班牙的工资天花板很低。

2018年蒋冉刚毕业时,西班牙本科毕业生的税前年薪为23000欧元至25000欧元(约合人民币19万元至21万元)。六年过去,薪资几无增长。

2024年,蒋冉的一个朋友入职西班牙某大型审计公司,起薪和她7年前收到的offer上的工资一样。“我们当年除了工资,公司还会附加全额资助的在职硕士项目,但听说现在就已经全面取消掉了。”蒋冉说。

而相较之下,西班牙的生活成本已经翻番。2014年初到西班牙时,蒋冉在巴塞罗那市中心的房租只需249欧元(约合人民币2100元),水电网全包,如今已经涨了将近三倍,同样的房子至少需要五六百欧。

工作六年多,蒋冉的年薪涨至40000欧元(约合人民币33.7万元)左右,但除去税收和社保,到手不到27000欧元(约合人民币22.8万元)。

蒋冉觉得,西班牙大部分经济依靠旅游业和国际贸易,整体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税收机制,决定了并不需要挤破脑袋向上爬。

“无论是洗碗工、超市服务员、酒吧服务生,还是产品经理、IT 人员,税后年薪大多在一两万欧元,这种情况使得人们心态普遍比较佛系。”蒋冉认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多劳多得” 的观念并不强烈,既然赚多赚少到手差距不大,人们索性更注重享受生活。

新西兰亦是如此。当地流行这样一句话,“新西兰只有稳定的工作,没有赚大钱的工作。”

工作之外,王真的日常生活逐渐安稳下来。她与家人住在奥克兰西区,下班后常带孩子在附近的绿道散步。周末则和朋友烧烤聚会、去近郊徒步、海钓。

“新西兰生活节奏慢,适合养孩子和安顿家庭。”她说。

新西兰远离大陆,四面环海,拥有众多风景如画的海滩。受访者供图

让王真感到安慰的是社会福利保障。新西兰法律规定,每年带薪年假为四周,新生儿父母可以申请最长一年的育儿假,其中26周由政府提供补贴。

“只要在孩子出生前一年持续工作,就有资格领取每周700纽币左右(约合人民币3055元)的育儿补助。一些大公司还会在此基础上,补足至原工资的80%到90%。”

不过,王真坦言,新西兰不适合所有人。“这里并不是‘只要努力就能翻身’的地方。”她说,“市场规模小,创业机会有限,就算技术领先、产品新颖,也难以迅速做大。”

十余年间,王真见证了许多留学生的“去与留”。拿到永久居留身份后,她也曾犹豫是否回国重新开始。。

“在这里久了,人会习惯这种不紧不慢的节奏。”王真说,“如果回国,要重新适应高压竞争的职场,可能很难。”

与此同时,在泰国求职的李奕仍在努力争取留在当地工作的机会。尽管毕业生的起薪多在20000泰铢至25000泰铢(约合人民币4412元至5515元),他还是花费14000泰铢(约合人民币3088元)报了泰语补习班。

“泰国是一个下限很低、上线也很高的城市,有不少晋升空间的工作,还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试一试。”李奕说,“实在不行,我还可以回国找工作,争取外派到泰国。”

•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亦然、蒋冉、张羽楠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王航

责编 姚忆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