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省五一劳动奖章背后的企业精神:从一线检验员到“齐鲁工匠”的破局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15:31:00    

大众网记者 徐德波 济南报道

“工匠精神不是标语,而是藏在每一个数据刻度里的敬畏。”4月30日,在山东省菏泽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作为典型代表发言的山东东明石化集团特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杨贵雪,佩戴着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回忆起16年检验生涯时如是说。

2009年,初出茅庐的杨贵雪踏入东明石化化验室,如今她已手握10项实用新型专利、主导40项技术课题,成为齐鲁首席技师、齐鲁工匠。她的成长轨迹,正是“诚信、自驱、创新、奉献”企业精神的生动诠释。

破局者:把“不可能”揉碎重塑

在杨贵雪的攻关日志中,两项突破性成果尤为耀眼。

其一,她带领团队通过上千次试验,将球片重复使用次数从行业标杆的6次提升至8-10次,年节约成本36万元,技术推广至全行业。其二,近红外检测提速方面,建立了甲醇、氧含量等分析模型,将单批次检测时间从75分钟压缩至10分钟,获2项国家专利,客户满意度提升30%。

“创新不是天才的专利,而是平凡人把‘不可能’揉碎再重塑的过程。”杨贵雪坦言,曾为攻克酸性水氯离子检测难题彻夜奋战,直到一位老师傅带着“土办法”启发思路,“那一刻我真正理解,创新需要自驱力,更需要传承与碰撞”。

技术突围:每年36万背后的“较真”

在同事眼中,杨贵雪是“实验室里的偏执狂”。精度至上,她主导制定136个企业标准,解决130余项技术难题,将检验误差控制在0.01%以内。

与此同时,她主导开发全价值链优化方案,助力东明石化质检效率跃居行业前三。仅润滑性球片项目,累计为企业节省超300万元。

杨贵雪的办公桌上常年摆放着三件“法宝”——放大镜、实验记录本和一本翻旧的《石化检测技术前沿》,见证着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

传承者:18名徒弟的“匠星计划”

“一枝独秀不是春”,杨贵雪将“传帮带”视为使命。

杨贵雪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为企业带教、培养技能人才18名,为参加省、市技能大赛选手传授理论及实操培训,其中3人获山东省技能大赛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3人斩获“山东省化工行业技术能手”;此外,在她的指导下,1人获评“菏泽市首席技师”,打造东明石化质检“梦之队”,真正实现了企业人才裂变。

如今,她正全力冲刺新目标——申报“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室”,建设一流石化检验实验室。“我们要让东明石化的检测标准成为行业标尺!”杨贵雪说。

奖章背后:东明石化的“创新生态”

在东明石化,杨贵雪的成长并非偶然,还有很多像她一样,坚守在生产一线的成长起来的“石化工匠”:

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劳动明星”加制氢工艺班组,获得“菏泽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炼化公司化工板块绿色发展研发处张聪……

正如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李湘平所言:“在东明石化,每一个岗位都是创新阵地,每一位员工都是破局者。”

从深夜实验室的孤灯到五一奖章的荣光,杨贵雪用16年证明:工匠精神从不是高悬的明月,而是扎根大地的韧草。她的故事,正激励着更多东明石化人,在刻度间寻找星辰,在平凡中创造非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