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科普|冠心病不是“老年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07:15:00    

在人们的固有认知里,冠心病似乎总是和老人联系在一起,是典型的“老年病”。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们沉重一击:近年来,30岁左右的年轻人突发心梗的新闻屡见不鲜,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逝,一次次为我们敲响健康警钟。冠心病早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它正悄然将魔爪伸向年轻群体。究竟是什么让年轻人成为心梗的“新目标”?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真相?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残酷现实背后的面纱,探寻守护年轻心脏的破局之道。

一、被“老年病”标签掩盖的危机

在大众认知里,冠心病常被贴上“老年病”的标签,然而,现实却不断敲响警钟,30岁左右突发心梗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一错误观念,让许多年轻人对自身心血管健康掉以轻心。他们仗着年轻,肆意挥霍健康,长期熬夜、缺乏运动、大鱼大肉、吸烟酗酒。殊不知,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正悄然侵蚀着心血管系统,当血管内斑块不断堆积、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心梗便会突然降临。一旦年轻人发病,往往病情更凶险,因为他们对疾病的耐受性更差,身体恢复能力也不如老年人。

二、真相一:生活方式“隐形杀手”

(一)饮食陷阱

现代年轻人偏爱高油、高盐、高糖的“三高”食物,外卖、快餐成了日常饮食的主角,这些美食虽能带来一时的味蕾满足,却会让大量脂肪和胆固醇在血管内堆积,增加血液黏稠度,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蔬菜水果摄入严重不足,导致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缺乏,无法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和调节血脂,进一步威胁心血管健康。

(二)睡眠革命的代价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年轻人主动或被动地陷入睡眠困境。熬夜加班、追剧、打游戏成为常态,长期睡眠不足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和代谢功能。这不仅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还会导致体内炎症因子增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大大增加心梗的发病风险。

(三)运动悖论

部分年轻人虽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但是运动方式却存在误区。平时缺乏锻炼,一到周末就进行高强度运动,这种“暴饮暴食”式的运动模式,会让身体在短时间内承受巨大压力,心脏负荷急剧增加,容易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引发心梗。此外,运动前不热身、运动后不拉伸,也会增加运动损伤和心血管意外发生的几率。

三、真相二:遗传与代谢的“双重暴击”

(一)家族史的误导性

很多人认为,家族中没有冠心病患者,患病概率就小一些。但是实际上,家族史并非简单的“有”或“无”。有些家族成员可能因未进行全面体检,或是突发心梗未及时救治就去世,导致冠心病病史被隐藏。而且,遗传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复杂多样,可能并非直接遗传疾病,而是遗传了易感基因,使个体在相同不良环境下,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冠心病。如果年轻人存在家族史相关线索,却因误解而忽视预防,无疑是在健康道路上埋下“定时炸弹”。

(二)代谢综合征年轻化

当前,代谢综合征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在年轻人中愈发常见。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问题相互交织,形成代谢紊乱的“恶性循环”。过多的脂肪堆积会引发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同时影响血脂代谢,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大大增加心梗的发生几率。

(三)心理压力的生理化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年轻人的心理压力会逐渐转化为生理上的病变。压力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还可能引发内分泌失调,促使炎症因子释放,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四、真相三:症状的“伪装术”与就医延迟

(一)非典型症状陷阱

年轻人心梗症状常不典型,不像老人多表现为胸痛。可能仅是胃痛、牙痛、肩膀酸痛,或是莫名乏力、恶心呕吐,易被误认为普通肠胃不适、牙病或劳累所致,从而放松警惕,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二)误诊与自我忽视

即便出现疑似症状,年轻人也片面地认为自己年轻体壮,不会患上严重疾病,选择自行观察或硬扛。就医时,症状的不典型也易使医生误诊为其他疾病,如将心梗引起的上腹痛误诊为胃炎,进一步延误治疗。

(三)急救知识的匮乏

很多年轻人对心梗急救知识知之甚少,不知道心梗发作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在等待救援过程中,也因缺乏正确应对措施,如未让患者安静休息,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死亡风险。

五、破局之道:年轻人的护心指南

(一)筛查关口前移

年轻人不要抱有的侥幸心理,应将心血管筛查纳入定期体检项目,尤其是存在冠心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群体。定期测量血压、血脂、血糖,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必要时做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以便早发现,早干预,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生活方式革命

饮食上,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少吃外卖和加工食品。运动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增强体质。同时,要保证充足睡眠,每晚尽量睡够7 - 8小时,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三)心理压力管理

学会正确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可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阅读等,转移注意力,释放压力。当感到心理负担过重时,不要独自承受,及时与家人、朋友倾诉,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守护心脏健康。

六、与心脏“和平共处”的新认知

年轻人要重新审视心脏健康,摒弃“年轻无极限”的错误观念,认识到心脏并非“铁打的”,需要细心呵护与科学保养,要把预防放在首位,将护心行动融入日常生活点滴:尊重身体发出的信号,重视每一次不适。以敬畏之心对待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和休息,健康将伴随左右。

冠心病年轻化如同一记警钟,时刻提醒着年轻人不能再对心脏健康掉以轻心。那些因不良生活方式、遗传代谢问题以及症状忽视而引发的悲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心脏健康,摒弃错误的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将护心行动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让我们行动起来,与心脏“和平共处”,拥抱健康美好的未来。

作者:黄慧君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