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4:45:00
祖国北疆,呼伦贝尔正以生态优美、文脉悠长彰显其独特魅力。如今,一张崭新的名片赋予这里更深厚的内涵。
盎然夏首,喜讯传来,呼伦贝尔市被正式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刻,全城沸腾、全民澎湃。“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直到“全国文明城市”,一项项荣誉,叠加起呼伦贝尔文明的新高度。
夙兴夜寐,有志竞成。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呼伦贝尔220万干部群众风雨同舟、携手并肩,把蓝图变为现实,把愿景变为实景的生动实践,是呼伦贝尔220万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坚韧不拔、永不懈怠、拼搏奋斗取得的宝贵成果。
回首来路,呼伦贝尔市始终不忘“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初心,始终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创建理念体现在行动上,统筹推进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水平,提档城市品质形象,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营造社会文明风尚,不断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上下齐心 携手共赴文明之约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呼伦贝尔市统筹谋划“一盘棋”布局,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全域、常态、长效”为导向,构建起“党委统筹、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创建工作体系。
落实四级包联机制,各级党政“一把手”挂帅出征、四大班子协同作战;“实地暗访——反馈整改——闭环销号”全流程管理,推动问题发现与解决无缝衔接;“月初派单、月末集审”清单化模式,将测评指标细化为民生实事,一步一个脚印全力推进。
打破各地区各部门间的屏障壁垒,强化考核激励、持续跟踪问效、广泛宣传发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网格+志愿”服务模式,建成129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125支志愿服务队、1.4万余名志愿者;倡导呼吁广大群众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绿色低碳出行、杜绝粮食浪费、呵护美好家园,把创建工作融入日常、化作平常。
透过这场携手同行的文明之约可以看到: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持续转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提振迸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荣誉感、归属感明显增强,呼伦贝尔的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
聚焦民生 赋能群众美好生活
城市更美好,生活更幸福。以追求人民生活幸福为底色的一系列务实举措,成为了密切干群关系的民心工程。
过去的“断头路”如今平坦宽阔,曾经的闲置空地变成了健身广场,启动“拆围透绿”工程,实施“口袋公园”建设,优化“一老一小”服务······铢积寸累的幸福感放大了关乎文明的获得感。
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从“神经末梢”入手,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为切入点,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改造,不断创新拓展服务功能,一系列细微而深刻的变化,是文明建设的可感可及之处。
结合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逐步完善交通路网,扎实做好“温暖工程”,改造108个老旧小区,配建700余件公共健身设施,建设15个口袋公园,围绕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大力整治乱丢乱扔、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持续强化农村牧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城市焕发新活力。
推进历史博物馆、乌兰牧骑宫、伊敏河沿河文旅融合长廊等公共文化设施和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创新打造“15分钟文旅惠民圈”“15分钟公共阅读圈”,积极推动“文艺之都”“油画之城”“书香呼伦贝尔”,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乌兰牧骑惠民演出等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3.2万场,更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从人居环境改善,到文化氛围涵养,再到治理体系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与绿水青山共融、与城市发展共促的生动图景铺陈开来。
丰富载体 厚植城市文明底色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仅需要完善更新“硬环境”,还需要不断提升“软实力”。
借助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第十一届全国大众冰雪季等赛事活动举办契机,呼伦贝尔进一步深化城市文明志愿服务、窗口服务保障和社会宣传等工作,将其有机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中持续推进。
发挥“理论学习轻骑兵”“百姓名嘴”等基层宣讲队伍特色优势,举办“声润北疆”北疆文化大讲堂,组织主题宣讲1.6万余场,开展中华传统节日等各系列主题宣教活动700余次;市直机关、文明单位党员干部在中心城区28个主要交通路口、38条主次干道、92条背街小巷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全市32所大中小学校集中开展校园周边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协会、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搭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精神文明建设有高度更有温度。
营商环境也是城市文明程度最直接的体现。呼伦贝尔市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诚信建设”和“助企行动”等重点任务,加强统筹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调联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以文明之风涵养营商环境的“清新空气”,塑造良好城市形象。
同时,呼伦贝尔市还深化“有呼必应”品牌工作机制,利用12345热线平台,推动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教育、公共设施、养老托幼、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让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德润人心 文化涵养文明之风
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代代传唱,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传递着党的声音和关怀,海东青骑警队践行着守护祖国北疆铮铮誓言,“北疆楷模”李振海扛起了青山披绿衣的责任担当······
在呼伦贝尔,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传承发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的生动实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汇聚起蓬勃向上的正能量。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以服务和融入北疆文化建设为抓手,结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打造“呼伦贝尔大草原”“融合之路”“守望相助”等特色品牌,不断推动全市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成风化人,润物无声。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来之不易的至高荣誉,更是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激励着呼伦贝尔人在新征程上不断继往开来、开拓前进,以“文明城市”之名,持之以恒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完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付饶/文 刘爽/图
美编:刘金旭
主编:何凯
监审:刁岩 郭悦
监制:康健 陈静文
总监制:张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