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红火渭源年中卷③】渭源:守底线固成果 乡村振兴加快推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09:00:00    

开栏语

2025年,渭源县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一目标三聚焦四强化六行动一抓实”工作思路,加快建设“一城三区四基地”,跳起摸高,实干争先,推动经济稳步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持续提升。从春节社火展演的热闹非凡到西北五省区秦腔名家大型演唱会的爆火出圈,从10万千瓦风电项目到14.7万亩全域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从“垃圾革命”整村行动到城区供热改造提升“冬病夏治”……“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红火渭源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


即日起,渭源县融媒体中心开设“红火渭源年中卷”专栏,以鲜活报道集中展示全县各行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亮点,各级各部门聚力推动发展的实践探索与喜人成效,为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凝聚磅礴力量。今日刊发系列报道③渭源:守底线固成果 乡村振兴加快推进。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走进路园镇现代农业采摘园,一个个圆润饱满的香瓜藏匿于绿叶之下,若隐若现,浓郁的瓜香随风飘散,沁人心脾。村民们正娴熟地采摘、分拣、装箱,忙得热火朝天,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以来,渭源县按照全省“抓整改、补短板、促提升”专项行动和全市“十强化十提升”专项行动要求,紧紧围绕“两持续四着力”总体部署,聚焦有效衔接工作重点任务,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扎实开展“巩固成果比产业看收入”行动,全力推动重点任务高效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过渡期收官目标任务。

渭源县深化运用“一键申报”系统,创新建立“5446”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新识别监测对象83户356人,累计纳入监测4086户15273人;坚持“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户均落实帮扶措施5.5项,今年消除风险662户2787人,累计消除风险3329户12253人,风险消除率80.2%。严守131万亩耕地保护红线,完成粮播面积72.1万亩,守好群众“米袋子”“菜篮子”。



增收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今年,渭源县安排衔接资金3.8亿元,其中70.6%用于产业类项目,重点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投放“富民贷”1.5亿元,惠及1252户农户,助力产业扩规模、提效益。全县累计培育“五有”合作社897家,带动4.8万户农户融入种养产业链;新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18个,累计达7095个,户均年增收6000元;输转脱贫劳动力3.7万人,41家就业工厂吸纳1400名劳动力就近就业;培训“两后生”2417人,就业率96%,多渠道拓宽群众增收“快车道”。



在五竹镇,423座食用菌大棚里的黑木耳正迎来丰收——工人们弯腰采收的身影与油亮的菌朵交叠,竹筐里的木耳泛着光泽。从菌种培育到精深加工,渭源县已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食用菌发展格局,年总产量2690吨、产值5483.6万元,小小菌棒正撬动大产业。这背后,是东西部协作的深度赋能。

今年,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落实款物1497.4万元,实施防贫险、蚂蚁森林等项目7个;东西部协作到位资金8094万元,实施产业项目10个,惠及5.7万农户(含脱贫人口2.7万);7个省直单位、18个市直单位结对帮扶50个村,推动帮扶责任落细落实,形成“多方联动、同向发力”的振兴格局。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渭源县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2个“省级和美乡村”及10个发展类村庄改造提升,同步推进4个乡村建设示范村升级。在基础设施方面,北部农村集中供水规模化水厂改造工程将于10月底完成主体,今年改造老旧供水管网215公里(累计439公里),安全饮水更有保障;194户农房抗震改造竣工率达96.4%,965户土坯房改造全面完成,350户避险搬迁入住率51.4%;改建卫生户厕500座(累计5.5万座),覆盖率81.7%。



人居环境整治同步发力。开展“垃圾革命”整村行动,投资3475万元实施智能生态环卫一体化项目。现如今,青瓦白墙的农舍前,四色垃圾桶整齐排列;田埂边,橙色马甲的环卫工人熟练清运分类垃圾;无人机掠过油菜花田,难觅一片白色垃圾——时下的渭源乡村,“环境美”正成为最直观的振兴注脚。

从守底线到促增收,从强产业到优环境,渭源县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锚定过渡期收官目标,持续夯实产业基础、提升民生福祉、厚植振兴动能,一幅“产业兴、农家富、乡村美”的壮美画卷,正在渭水源头徐徐铺展。



渭源县融媒体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