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20:06:00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山东企业加快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重点产品的国产替代。威高集团久久为功,实现血液透析器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山东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达4545家,技术含量较高的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总数达7139个。威高是全国医用耗材领域的“第一品牌”,国内每三支透析器,就有一支来自威高。
这里是威海市一家血液透析中心,我手上拿的是威高最新上市的一款透析器,血液流经这里面95%的毒素可以过滤掉,经过4小时透析,患者体内65%以上的毒素可以被清除掉。
透析器是肾衰竭患者治疗用的关键耗材,相当于“人工肾”,它最核心的部件是这种类似头发丝的“中空纤维膜”,过去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
山东威高医疗控股有限公司护理部经理徐艳华告诉记者:“这些年国家每年净增长5万-8万病人需要透析,一支透析器里有10,000根左右的丝,原先采购一支进口透析器约400元,患者透析一次近千元,一周要3次透析,很多患者无力负担。”
要想让更多患者做得起透析,就得能自己掌握中空纤维膜的定价权。于是,企业决心自主研制。但他们很快发现,研发被卡在了设备上。
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开发部主管张瑞峰直言:“进口设备采购价格高,只能按照预设好的程序运行(工艺流程),维修和升级我们做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换一个器件上去,但换了后,可能工艺变化,导致出来产品不合格。当时全球有3家公司能做这设备,只有1家对外卖,万一人家不卖了,就永远受制于人。”
从打造自己的生产线开始,威高成立40多人的攻关团队,8年多时间,仅图纸就画了4000多张,失败上百次。
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开发部经理隋天斌说:“经过小试、中试、大试,开始的时候 不能出丝,后续又断丝,坚定一个信念,一定要把它国产化,国外能做的,我们也一定能做,甚至比他们更好。”
靠着这股韧劲,他们通过纺丝、注塑、成型等14道工艺,终于生产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透析器。
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管理部主管张洁敏说:“一开始临床上患者容易出现关节僵硬、骨痛等,我们分析发现,是由于中空纤维膜的侧壁上的孔较小,导致大分子毒素无法有效过滤、清除掉。”
纳米级的孔,比一根头发丝的万分之一还要细小。要想有效过滤大分子毒素,不是把孔径放大那么简单,这样会导致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流失。因此,企业开发出一套测量方法,通过工艺升级,精准控制孔径大小。
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管理部经理于亚楠告诉记者:“生产出3—10纳米孔径的产品,就像是过滤网筛分八宝粥,大分子毒素就类似大米被过滤掉,血液中红细胞等物质类似红枣,可以被安全回输到患者体内。”
现在,威高的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山东聚集。前不久,总部在江苏的威鸿医疗来到威高工业园设厂,为透析器配套生产橡胶密封圈。
山东威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叶明表示:“威高的产品在市场上质量和标准是比较高的,也促使我们来提升技术工艺,目前我们产品每月产能300万支,产品当天可以马上发货给威高,交付周期大大缩短了。”
除了拉动上下游供应链做大做强,威高还带领产业链积极向服务链拓展。在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下,他们引入上海的一家医疗公司,在全国打造了60多个血液透析中心。
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曲正杰说:“我们联合威高以及市区两级国有平台公司,成立了5亿元的基金,用于配套设备和系统的打造。透析中心和医院采购威高产品,患者单次透析价格,比使用进口产品下降了三分之二。”
近年来,威高攻克了20多项技术壁垒,推动100多种产品实现国产替代。
威高集团总裁龙经表示:“以高性能治疗方案惠及更多患者,同时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生态,助力中国医疗器械技术在全球产业链中从‘参与者’升级为‘引领者’。”
记者手记:
从零起步,威高一路追赶,实现并跑,直至领跑,在血液与膜丝对话的微观世界里,用创新写下造福患者的生动注脚。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惟有锚定目标、脚踏实地,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责任编辑:杨云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