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14:21:00
长江商报奔腾新闻记者 李璟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7月9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回过头来看“十四五”,中国的综合国力应该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从经济实力来看,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2025年预计可以达到140万亿左右。中国还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第一能源生产大国、第一人力资源大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建成了全球数量最多的5G基站。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中国的实体经济根基越来越强,“十四五”以来每年制造业增加值都超过30万亿元,我国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中国不能造的越来越少、能造的越来越好。
从创新能力来看,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到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从点状突破到系统集成加速推进,“硬核产品”层出不穷。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都在加快落地和实现,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
从软实力来看,中国发展全球瞩目,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从抗冲击能力来看,中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生产实现“21连丰”,去年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在大食物观的引领下,谷物、肉类、花生、蔬菜、茶叶、水果等产量位居世界首位。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2024年油气总产量首次超过4亿吨油当量、发电量达10万亿千瓦时,煤、油、气、核、可再生能源等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力保障14亿多人的用能需求。同时,大国储备体系加快构建,物资储备更加充分、应对冲击的底气更足。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十四五”时期我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提升综合国力,为的是实实在在服务中国人民,也将为全球发展不断创造新的机遇。未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办好自己的事,扎扎实实提升综合国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