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街名村名说胶东》新书在烟台高新区首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09:11:00    

水母网5月27日讯(记者 王蔚 通讯员 郭健 孙俊杰 摄影报道)5月26日,烟台市全民美育系列活动——《街名村名说胶东》新书首发暨推介会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音乐厅举行,烟台市作协副主席胡剑华、李华,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于邢香,高新区管委副主任刘晓琳,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原院长、教授、璜山书院院长、新书主编邢纪波,鲁东大学文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吕永进,市美育专家资源库专家、市作协副秘书长、《烟台晚报》原首席记者尹浩洋及众多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和热爱文学的读者、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品味胶东街名村名背后的历史韵味与文化积淀,见证地域文化传承新篇。

本次活动由烟台市作家协会、烟台高新区管委、烟台晚报、璜山书院主办,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高新区工委管委办公室、高新区经济发展局、高新区教育体育局承办。

地名是历史的刻痕,是文化的传承。《街名村名说胶东》由邢纪波主编,是继《老物件中说胶东》《名人旧居说胶东》《百家姓中说胶东》之后,“璜山书院胶东文化丛书”的第四部著作。新书一共收录了70多位作家文友们196篇文章,从街名村名的角度,记录了胶东地区辉煌的文明史。文章感情饱满、史料丰富、记叙准确、有声有色地对胶东地名进行了乡情记忆和历史文化的挖掘。

现场,一场探寻地域文化根脉的盛宴正徐徐铺开,《街名村名说胶东》编委会向烟台高新区和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赠送新书,受赠代表上台接过承载着地域文化记忆的书籍,让书中的地名故事走进校园课堂、融入日常,让胶东街巷村落的人文脉络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胡剑华在致辞中表示,胶东大地,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每一处村名地名都是历史的刻度、文化的符号。《街名村名说胶东》以严谨的学术视角与生动的文学笔触,深挖地名背后的人文密码,将散落的乡土记忆编织成系统的文化图谱。这种“接地气、通文脉”的创作实践,彰显了文化工作者立足本土、深耕细作的责任担当,为胶东文化研究提供了兼具学术价值与可读性的范本。烟台市作家协会向来倡导“以文载道、以笔传情”的创作理念,《街名村名说胶东》的出版,正是作家群体扎根生活、深耕乡土的生动体现,彰显了文学工作者以笔为犁、守护文化根脉的使命担当。期待本书能激发更多创作者关注地域文化传承,以敏锐的视角、温暖的文字,书写胶东的历史厚度与时代风华,让本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刘晓琳对新书成功出版发行表示祝贺,书中以“小地名”见“大文化”,将街巷阡陌与家国情怀交织,让每一处地名都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的鲜活教材。烟台高新区作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沿阵地,始终秉持“以文化城、以文兴业”的理念,聚力打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书香高新”文化品牌,将文化基因融入城市发展血脉。《街名村名说胶东》新书首发暨推介会在高新区举办,充分体现了烟台市作协和璜山书院对高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将为书香高新、文化高新建设注入深厚的人文力量。

推介会后,尹浩洋以《烟台街名村名趣事》为主题,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分享。他结合史料记载与民间传说,详细讲述了烟台市及解放路、建昌街、世回尧等多处地名由来。不少现场观众表示,这场分享让他们重新审视了熟悉的城市角落,“原来每天路过的街道,都藏着这么多值得深挖的故事”。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动能的跃升,更是文化厚度的丈量。近年来,烟台高新区始终坚持深耕文化沃土,全力推进全民美育与全民阅读生态建设,重点打造“向阳花开”美育品牌、“书香高新”阅读品牌,精心策划推出了美育盛典、“海岸春韵·向阳花开”社区美育嘉年华、“浪花阅读”校园读书、书香高新2025“全民阅读年”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多元艺术形式与创新成果展示,让文化生活切切实实地融入每一位居民的日常,成为滋养全民的精神力量。未来,烟台高新区将持续增加优质文化资源供给,创新文化服务形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全民美育、全民阅读注入新活力,绘就以美育人、以书润心的动人画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