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01:33:00
5月8日,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要将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效结合,明确目标任务,主动对标对表,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提前部署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
一边是招聘在推进,一边是招生已经启动。目前正值幼儿园秋季招生季,各地的招生安排也正在不断出炉。值得注意的是,从多家幼儿园发布的秋季招生公告可以看出,不少公办幼儿园出现了剩余学位,可以面向非“划片”和非本地户籍家庭派位。
曾几何时,幼儿园“入园难”问题颇为突出,尤其是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更是出现过“一位难求”的局面。现在这一情况已经发生改变。
截至目前,全国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城市,绝大多数已经发布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已经发布统计公报的15座超千万人口城市发现,只有个别城市2024年常住人口同比减少或持平,其余全部增长,而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则全部同比减少。
人口出现变化,基础教育资源需要相应地优化调配。更重要的是,适龄幼儿减少给了大城市率先探索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曾经困扰大城市居民的“入园难”问题已缓解,根本原因其实是地方大力增加学前教育供给,2024年北京、苏州两地幼儿园数量逆势上涨即是表现。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仍在路上。随着幼儿园班数、专任教师人数也在减少,“小园小班”的试验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仍需继续加大资源投入。
图片来源:新华社
大城市的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经历了先上涨,然后逐步下降的过程。这使得大城市幼儿园“一位难求”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重庆、北京、成都、青岛、长沙、合肥等15座2024年常住人口超1000万人城市的统计公报发现,这15座城市的2024年幼儿园在园人数为579.97万人,占全国在园总人数的16.2%,比上年减少63.56万人,下降9.9%,由于大城市的人口向心力,这个降幅小于12.4%的全国平均水平。
一则公告能够一窥目前千万人口城市的幼儿园学位情况。
5月7日,成都市金牛区优米幼儿园发布2025年秋季招生公告,小班学位空缺50个,缺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而且公告里不再标注优先所在街道户籍适龄幼儿。金牛区优米幼儿园是一所建园16年的成都市二级幼儿园。
“近年来多所公办幼儿园的剩余学位越来越多,可以面向非‘划片’和非本地户籍家庭派位,而且中签率也越来越高。”一位家在千万人口城市的居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所在的小区附近的公办幼儿园,剩余学位将面向社会电脑派位招生。
大城市是人口流动,特别是年轻人口流动的重要目的地。2024年大城市常住人口变化也体现了这一点,15座城市中,只有重庆、北京的常住人口比上年减少,天津与上年持平,其他城市均比上年有所增长,而15座城市的在园人数则“清一色”减少。
不过,拉长时间线,大城市的幼儿园数量仍比以前有很大增长。比如,截至2024年末,成都幼儿园数量比截至2014年末增长40.3%,东莞增长46.1%,石家庄增长46.5%。
正是在大力建设幼儿园的推动下,曾经在大城市十分尖锐的“入园难”矛盾已得到根本改变。新华社2016年曾报道,合肥市部分地区幼儿园上演“报名大战”:数百家长为了争报几十个入园名额,冒雨彻夜排队、摇号抽签。如今,这样的场面已难觅踪迹,大城市的幼儿园学位从短缺切换为面临冗余。
北京市一家大型连锁幼教集团总经理饶迪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科学预测适龄幼儿分布趋势,适时调整大城市学前教育资源设置标准已迫在眉睫。
值得注意的是,大城市的适龄幼儿变化趋势不仅是减少,而且在不同城区之间流动。这更增加了科学预测的难度。
“虽然总体适龄幼儿人数减少,但幼儿园并非‘一关了之’,尤其需要关注人口在主城区和非主城区间的流动。在学位剩余的城区可以考虑合并、关停部分幼儿园,同时可以用新建优质示范幼儿园为杠杆撬动人口向新城区、产业集聚区流动。”饶迪说。
此外,并非所有千万人口城市均出现幼儿园数量的减少。15座城市中,北京、苏州的幼儿园数量出现“逆势增长”。
截至2024年末,北京幼儿园数量为2019所,比上年末增加28所。甚至是在全国关停较多的民办幼儿园,北京也增加了9所。截至2024年末,苏州幼儿园数量为1049所,比上年末增加15所,而且保持了连续增长,2023年末苏州幼儿园同比增加19所。
“适龄幼儿减少,幼教行业风声鹤唳,但实际情况并非这么简单。”饶迪说。
比如,为何北京和苏州的幼儿园数量反而增加?专家指出,主要是为了更均衡地配置资源、更优质地提供服务。
均衡配置资源主要体现在服务新城区人口。截至2024年末,北京的通州、大兴、昌平这3个区的幼儿园数量分别增加12、9、5所,相比之下,东城、西城的幼儿园数量与上年末持平,海淀则减少3所。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如火如荼,作为配套设施,通州的中小学幼儿园数量大幅增加。大兴、昌平作为一南一北两个北京近郊区,吸纳大量人口,新建小区较多,学前教育资源补短板因此大力推进。
提供优质服务主要体现在新建和改扩建优质幼儿园。截至2023年末,苏州幼儿园数量增加19所,但新增省、市优质幼儿园60所,说明内部结构在“优胜劣汰”。2024年,苏州有7个县(市、区)被教育部认定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数量位居江苏全省第一。
充足的优质学位是认定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的重要内容。据报道,苏州7个认定县(市、区)中,常熟有123所公民办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0%,普惠率91.66%,公办率77.41%,还大胆创新办园模式,新建国资办幼儿园20所;太仓的公办园比例持续增长,近五年新建、改扩建24所,学位增加8910个;姑苏近三年新建9所幼儿园,全面完成8所配套幼儿园治理,让更多家庭享受到家门口的普惠性优质教育资源。
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方面,大城市理应走在前面。
今年2月发布的《上海市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蓝皮书(2024年)》指出,截至2024年末,上海的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4.3%,较2023年末提升4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至94.1%,较2023年末提升1个百分点;全市幼儿园班额达标率由上年的97%提升至98.3%;专任教师接受专业教育的比例提高到99.3%。各项关键指标已接近、达成甚至突破了原定目标值。
在硬件设施和师资方面,上海的幼儿园园舍条件达标率三项指标均突破93.0%,2024年新建改扩建30所小区配套公办园。幼儿园高级教师比例由2023年的73%提升至81.9%,新增231名高级教师,近90所公办园实现高级教师零的突破。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指出,要对标国际大都市标准,提升学前教育对城市能级的支撑作用;敏锐洞悉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研判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前瞻性思考未来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范式。这也是其他大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北京、苏州的幼儿园数量仍在增加,但幼儿园班数和专任教师人数变化并不同步。截至2024年末,北京的幼儿园数量增加28所,但班数减少604个、专任教师人数减少553人。
全国方面,截至2023年末的幼儿园专任教师人数也在减少。
实际上,依据《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相关规定,全日制幼儿园全园教职工与幼儿比为1∶5—1∶7,全园保教人员与幼儿比为1∶7—1∶9,每班以两教一保的比例配备。截止到2023年末,全国幼儿园生师比为13.32∶1,还未达到标准水平。
饶迪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管是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还是非普惠性幼儿园,面临入园人数减少,都更倾向于缩减班数,而不是缩减班额,这样可以节省师资和管理成本。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我国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是随着普惠进程推进而不断增加、扩充、细化的,该政策的实施过程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观念到行动、从局部试点到整体推进、从中低端普惠性民办园到中高端普惠性民办园不断扩展的过程。
现在,以千万人口城市为代表的部分地方在普及率、普惠率、公办率等指标上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站在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跃升的台阶之上。
对于下一步如何完善,储朝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应当尽快把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制定普惠性幼儿园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标准,统筹协调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幼儿与家庭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