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2 18:27:00
时下,正值黄桃采摘上市时节。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里心镇双溪村的千亩黄桃种植基地,沉甸甸的果实缀满枝头,果农们穿梭林间,忙碌采收。
“今年黄桃品质特别好,甜度高、口感脆、品相好,高峰期每天的发货量超过10万斤,根本不愁卖!”双溪村党支部书记李海鸿捧着硕大饱满的“锦绣”黄桃,脸上满是笑容。
双溪村果农捧着刚采摘的黄桃,喜笑颜开。人民网 杨灏昱摄
双溪村果农在林间采摘黄桃。人民网 李昌乾摄
这份底气,既源于果品本身的“过硬实力”深受消费者喜爱;更离不开电商新渠道的强力驱动。
“我们把直播搬进了果园,桃子还在枝头,订单已到手头。”李海鸿介绍,通过电商直播、社区团购等新零售模式,直播团队负责平台接单,果农保障供货,邮政高效运输,多方紧密协作,黄桃销量节节攀升。
据了解,黄桃种植在建宁已有近50年历史。十几年前,当地从上海引进大果型晚熟品种“锦绣”黄桃,该品种以果大、肉厚、色黄、耐贮运等特点著称。如今,“锦绣”黄桃在全县推广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成为建宁的一张特色名片。
“锦绣”黄桃在建宁没有遭遇“水土不服”,而是蓬勃生长,这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
“我们这里地处武夷山脉中段,是千里闽江的正源头。”双溪村是建宁县黄桃种植规模最大的村庄,李海鸿介绍说,“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水质纯净无污染,且位于富硒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所以黄桃才能长得好。”
新鲜采摘的“锦绣”黄桃。人民网 李昌乾摄
走进建宁县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黄桃集散枢纽——双溪村鸿鑫果业专业合作社的水果集散中心,果农们正熟练地将刚采收的“锦绣”黄桃分拣、打包装入礼盒中,并贴上“独家标签”——可追溯的二维码,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过去散户种植标准不一,效益不稳。”李海鸿说。为了保障黄桃品质、提升种植效益、增强品牌效应,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检测、统一品牌的“五统一”模式,帮助农户降低10%的采购成本,提升18%以上种植收益,能提供500余个季节性就业岗位,户均增收超10万元。
果农们将采摘下来的新鲜黄桃分级分装。人民网 李昌乾摄
黄桃在集散中心打包分装后,准备发往全国各地。人民网 李昌乾摄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桃林不仅“甜”了百姓舌尖,更“鼓”了村民腰包。
“黄果变金果。”李海鸿感慨道,“村里黄桃种植面积一万多亩,90%以上农户都参与其中,今年预计总收入6500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7万元。”
在当地政府持续的品牌推广助力下,建宁“锦绣”黄桃声名远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果”。今年全县黄桃产量预计可达2.8万吨,黄桃全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7.88亿元。
建宁县漫山遍野的桃林。人民网 李昌乾摄
建宁县的“甜蜜事业”远不止于桃子,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的天然优势,建宁县精心培育并发展壮大“五子”(莲子、种子、梨子、桃子、无患子)特色产业。
素有“闽地之母、闽山之巅、闽水之源”之称的建宁县,地处闽赣边界,森林覆盖率达72.51%,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长期保持100%,交界断面水质年均达到国家Ⅱ类标准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这里阳光充沛、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水源清洁,这些优势为“五子”产业发展夯实了生态基础。
自主培育了三个优良莲子品种,全县种莲面积5万亩;制种面积15万亩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县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被冠以“北张掖,南建宁”美誉;打造“建宁玉梨”“锦绣黄桃”等品牌,是福建省最大的玉梨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黄花梨之乡”,形成了“两桃一梨”果子产业格局,全县梨子、黄桃、猕猴桃种植总面积达13万亩;无患子种植面积达8.35万亩,是“中国无患子之乡”“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
好生态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建宁县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截至2024年,建宁县“五子”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13.85亿元。村民、村财实现“双增收”,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865元,增长6.9%,实现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谢星宇、杨灏昱、李昌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