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5 10:59:00
8月14日,里水团镇委组织“展翅计划”50名青年团员踏上了一场感知家乡脉动的研学之旅。从智能工厂的精密律动到城镇规划的宏阔蓝图,从草叶药香的古法传承到青春力量在乡土的生动实践,里水青年正在书写“青雁聚里”故事。
活动合照。
参观里水智造企业
研学路上的青春感悟
广东优凯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成为学子感知“里水智造”的第一课堂。机械臂精准挥舞,让人感觉到里水企业的“高精尖”。“以前总觉得高端制造离我们很遥远。”里水大学生蒲智轩难掩激动,“看到家乡企业拥有如此前沿的自动化技术,刷新了我的认知,希望我的专业将来也能在这里找到用武之地。”
里水青年参观广东优凯科技有限公司。
在里水小镇规划馆,梦里水乡的生态绿脉、贤鲁岛的文旅活力、艺术河畔的创意空间与产业园区清晰勾勒出里水“三生融合”示范镇的立体图景。里水大学生周学儿在展板前驻足良久,表示里水将生产、生态和生活都串在一起,我们年轻人要合力为里水发展添砖加瓦、注入活力。
里水青年参观小镇规划馆。
而在美的·滨湖学府的“中药香料体验课”上,里水青年们了解中药香料知识,碾磨中草药并制作驱蚊香囊。指尖萦绕的不仅是药香,更是对里水大健康产业的深切感受。学习医学专业的谭炜楠说:“希望可以把更多传统智慧融入现代健康生活,筑牢健康屏障。”
里水青年在美的·滨湖学府体验驱蚊香囊制作。
高校学子“三下乡”
感受个人成长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里水青年们不仅在研学路上感知家乡新貌,更多“青雁”也早已在盛夏的村落间俯身耕耘。这个暑假,“三下乡”的高校学子以智慧与汗水为“青雁聚里”写下生动注脚。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墨韵新芽”实践队用课程凝聚人心,让文化认同成为社区共识;以设计赋能特色,让乡土资源变身竞争力,例如,联合河村社区,打造“社区文化知多D”系列课程,让本地孩童听本土故事、学传统文化。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的学生打造夏令营课程。
该实践队更以里水镇邓岗社区的古桥、荷香园、雄鹰雕塑为灵感来源,为该社区设计了特色印章,将社区的抽象记忆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信物”。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的学生为邓岗社区设计特色印章。
华南师范大学益行队则与宏岗村党委书记李汉荣开展了一场深入的访谈调研,并将水乡风韵、产业新姿化为斑斓墙绘,为古朴村落注入鲜活色彩,很好地诠释了“百千万工程”的内涵。李汉荣感慨:“这些青年懂乡村,他们用艺术唤醒乡愁,激发出村民共建家园的内生动力。”
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开展墙绘创作。
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与宏岗村党委书记李汉荣合照
同时,广东工业大学学子更将蚊媒传染病防控知识化作趣味实验与童谣,他们带领孩童制作天然驱蚊液,更用充满里水俚语韵味的《防蚊三字经》传递知识——“蚊仔小,会咬人;基孔热,要留神……”广东医科大学的青年志愿者向众人示范植物精油驱蚊水的科学配比,守护居民健康。
广东工业大学的学生编创《防蚊三字经》。
广东医科大学的学生演示如何制作驱蚊水。
在7月11日里水镇召开的2025年“百千万工程”推进会上,提出要以“四大片区、十大行动”为抓手,实施“百千万工程”,青雁聚里行动正是其中之一,其要求整合资源引才育企,服务集体经济转型。此次研学实践紧扣青雁聚里行动核心,希望激发里水青年成为“创新创业运营伙伴圈”的生力军、“二次创业”路演的创意源、“村挂企”服务的践行者、乃至“乡村经济能人储备库”的未来成员。
“无论是深入小镇规划馆的‘看’,还是投身乡村服务的‘做’,本质上都是青年与家乡的双向奔赴。”里水团镇委负责人强调,“里水正持续推进青雁聚里行动,为青年铺设知行合一的广阔跑道,让青年在深度认知家乡比较优势和发展需求中,找到个人成长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坐标。”
文/图 南海融媒记者 陈志健
通讯员 里水团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