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14:35:00
人民网西宁8月26日电 (况玉)8月25日,2025格萨尔文化(果洛)论坛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格萨尔狮龙宫殿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基地正式启幕。本次论坛以“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主题,汇聚省内外40余位格萨尔学、民族学、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省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同为格萨尔文化的保护传承与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
论坛现场,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深度研讨与经验分享。新疆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维琼以《〈玛纳斯〉史诗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应用研究》为题,结合具体实践案例,详细介绍了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创新应用路径,为格萨尔文化数字化传承提供了重要参考;扬州职业技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专家委员桑子文,则聚焦《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针对保护区当前发展现状,提出了多项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为推动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提质增效提供了思路。
作为格萨尔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果洛州近年来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加强以格萨尔文化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整体性保护。2014年7月,当地率先设立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经过近十年的深耕建设,该实验区于2023年7月成功升格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并同步成立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标志着果洛州格萨尔文化保护工作迈入新阶段。
截至目前,格萨尔文化(果洛)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内已形成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83项、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77人,保存格萨尔风物遗迹132处;同时,当地先后建成非遗传习基地76家、非遗综合旅游体验区30家,构建起以史诗说唱和藏戏表演传承人为核心、传统技艺传承人群为基础、群众为支撑的传承人群体系。在此基础上,果洛州还精心打造了达日县格萨尔狮龙宫殿、玛多县格萨尔赛马称王地、甘德县德尔文史诗村、玛沁县阿尼玛卿雪山传说、久治县年保玉则传说、班玛县民间藏戏表演等一批地方特色文化品牌,逐步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群众受益”的文化保护与发展新格局,让格萨尔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为增强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注入强劲动力。